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宣城英烈

中共郎溪地方组织创始人——夏雨初

作者:吴敏 发布时间:2019-08-05 11:15 信息来源:《宣城英烈选传》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1930年8月18日下午3时许,在通往雨花台刑场的大街上,缓缓行驶着一列黄色车队,车上坐着20名被绑的囚徒。慷慨激昂的《国际歌》摇撼着金陵古城,“打倒蒋介石”的口号,使押送者胆寒、围观者感奋。囚中有一位戴黑框眼镜的青年,身材高大魁梧,喊声如惊雷洪钟,这个青年就是夏雨初,当时化名李兴国,年仅28岁。1.jpg

夏雨初,1903年4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蒋顾村。1909年,7岁的雨初入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建平小学堂就读。1919年夏,夏雨初考入芜湖萃文中学。在校期间,因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敢说敢干。20年代初期,正是神州大地风雷激荡的年代,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各种思想比较活跃,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得到传播。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下,夏雨初逐渐由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拥护者。因为有着很好的演讲艺术和组织才能,夏雨初很快被推选为萃文中学的学生代表,参加芜湖学生联合会,成为该市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由于学生运动直接威胁着军阀的反动统治,芜湖镇守使马联甲便下令取缔学生联合会。作为学生运动领导者的夏雨初,更为反动军阀所痛恨,处境十分危险。1923年夏,他被迫离开江城芜湖,转入北京中国大学[1]继续求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声援。夏雨初和中国大学的一些学生,在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在北大地下党组织的倡导组织下,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积极投入工人行列的反帝斗争。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业绩,是年秋,被上海地下党组织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兴师北伐。为迎接革命高潮,壮大革命力量,根据党的指示,雨初同志回到家乡郎溪开展工作。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以郎溪旅外大学生的身份,发起组织了“郎溪旅外学生联合会”、“郎溪青年体育会”、“三五俱乐部”等青年进步组织。广泛团结并发动爱国青年,开展抵制日货活动,积极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各种准备。

1927年3月,北伐军第二军进攻南京途经广德,当时盘踞在郎溪一带的军阀刘宝题负隅顽抗,妄图阻止北伐军的前进。夏雨初和进步青年祁光华、董小松秘密前往广德,将刘的兵力部署情况报告给第二军,为第二军迅速打败刘宝题提供了情报。第二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委派冯素民为郎溪县县长,并批示夏雨初配合冯素民组织县政府。夏雨初积极活动,创立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郎溪县西党部,成立了县农民协会,南北四乡成立了农协分会。紧接着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霸,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群众斗争。

北伐二军离开郎溪后不久,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派张仲权来郎溪就任县长,同时也成立了一个国民党郎溪县东党部。郎溪出现两个党部并存的局面,东、西两个党部针锋相对,势不两立。4月26日晚,国民党右派勾结当地豪绅马甫南、王景周等,纠集几十名枪兵突然包围“西党部”,将夏雨初等18人拘捕。接着在全县实行“清党”,许多革命志士被捕入狱,有的惨遭杀害。

雨初同志被捕后,经多方营救被释出狱。他出狱后,激流勇进,知难而上,继续积极从事党的发展工作。1927年9月,在中共安徽省临委的直接指导下,正式成立“中共郎溪特别支部”,夏雨初担任特支书记。

1927年11月,与郎溪毗邻的江苏省宜兴县,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宜兴秋收暴动”,打响了江南农民暴动的第一枪。宜兴暴动失利后,参加暴动的宜兴中学的一批进步的共青团员,受党组织派遣,前来郎溪协助特支工作。

1927年底,在宜兴共青团负责人葛琴等协助下,夏雨初同志自筹经费,在城内孔庙办了一所建平公学,秘密发展了10余名共青团员,成立了郎溪县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郎溪县委员会。1928年5月9日,以夏雨初为首,发动了郎溪农民暴动。郎溪“五九”暴动失利后,反动当局大肆捕杀革命志士,雨初同志再次遭到敌人的通缉。他于9月初前往上海,把这次暴动的全部经过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并写成书面材料转报给当时设在芜湖的中共安徽省委。翌年夏,党中央派他到中国赤色工会上海沪西区工会工作。1930年春,夏雨初同志调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兼中共南京市委工人部部长。正当中共南京市委酝酿举行全市工人暴动之际,由于叛徒的告密,敌首都卫戍司令部稽查处掌握了我方活动情况。1930年7月29日夜,国民党当局进行全市大搜捕。此时,下关“美华”理发店楼上,夏雨初、王仲斌、郭仁堂、李文如、陈宝华、宋如海6名同志,正在按照市委指示,连夜研究制定组织全市工人暴动方案。由于叛徒通风报信,他们6人被军警全部逮捕。接着敌人又在成贤街搜查了中共南京市委机关,先后逮捕了任雪涛、潭籍安等20位同志。夏雨初等同志被捕后,关押在南京卫戍司令部稽查处,敌人多次严刑威逼,他们虽然身受酷刑,遍体鳞伤,但仍严词驳斥敌人,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为真理而献身的革命气节。

“诸匪上绑时,高唱第三国际歌,大呼反动口号。神色自若、毫无惧色,临刑时,诸匪引颈而待,无畏缩之状”。除去敌人污蔑之词外,我们从敌报的记述中可以看到烈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烈士的血流进了雨花台的泥土;烈士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更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该校1913年开学,1949年停办。该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