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方志年鉴 > 年鉴

关于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郑生祥 发布时间:2018-09-04 10:57 信息来源: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年鉴作为汇辑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对于我们掌握全面情况、指导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年鉴编纂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年鉴质量高低的基础,也是年鉴事业规范化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现结合我办在年鉴编纂方面的情况,就加强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建设作初步探讨,与各位同仁专家共研。

一、年鉴编纂队伍存在问题

这里主要结合我区年鉴编撰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方志办人员年龄偏大,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

宣州区方志办年鉴编纂人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趋势较为明显,目前方志办年鉴编纂人员平均年龄46岁,35岁以下的占12 %,45岁以上的占75%。虽然年鉴编纂工作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老人”因长期工作没有流动,工作动力不足而导致工作热情衰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年鉴编撰进展。同时,后调整进来的人员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也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毕竟之前从事的专业不同,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一。

2、基层撰稿员流动性大,思想认识不到位

宣州区各单位撰稿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大,每年都有50%左右的人员变动,稿源质量变化较大。特别是新入职人员对于年鉴编纂重要性认识不足,抱有应付差事的心态,稿源质量不高。同时,近年宣州经济社会发展快,各单位尤其是各乡镇街道工作较为繁重,撰稿员往往同时担负多项工作,客观上导致了他们用于年鉴工作的精力较少,也影响了稿源质量。

3、年鉴培训交流少,总体业务水平不高

上级部门组织年鉴编撰人员开展编撰业务专门培训少,基层编撰人员缺乏年鉴资料收集和编纂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业务水平偏低。同时,相互交流学习开展次数不多,地方志部门特别是兄弟区县之间开展的业务交流学习次数很少,导致编纂人员缺乏相互借鉴、学习提高的平台和机会。

为此,要从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打造高素质年鉴编纂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年鉴质量。

二、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健全有力的编纂队伍

(一)及时调整充实队伍,吸纳新生力量

鉴于年鉴编纂人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实际,及时协调充实史志人员,确保人员能衔接上,为史志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年鉴责任人要多渠道吸纳新生力量进入年鉴编纂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发挥新生力量的“鲶鱼效应”。在工作中鼓励长线思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积累经验,给予他们足够的舞台发挥,让年轻人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成为中坚力量。

(二)做好人才队伍规划,建立人才储备

根据年鉴编纂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架构,并明确组织架构内关键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建立人才储备。有人可能认为,超前准备可能会导致当前人员过多,造成某些浪费,只有在需要时才去招人、选人、用人。但我们应该考虑到一旦出现原有岗位人员离职、调走或退休等,就显得很被动,结果是需要用人时拼命找,到处找,那怕是不太适合也照用;新进人员或新上岗人员需熟悉一段时间,这会给当时交接或过渡时期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加强撰稿人员管理,购买人才服务

年鉴供稿单位和个人能否积极协作配合直接影响着年鉴的内容和质量,因此对撰稿人员除了业务上的结合之外,还要加强情感上的沟通,可采用评选先进、各种形式的奖励、联谊联欢,按时交稿有奖、延误交稿处罚等举措,促进情感交流、加深友谊,提高撰稿员积极性,让其感觉到做好年鉴工作是人生又一价值的体现,最终达到提高年鉴编纂效率,缩短年鉴出版周期的目的。要“开门办鉴”,广泛面向社会,聘用专业人才,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高校教授、地情专家、社会人士,也可邀请一些对年鉴工作怀着感情,已退休的老同志担当志愿者,让他们承担某一部分稿件的编写校对工作,或直接提供有价值的稿件,作为在职队伍的有力补充。

三、加强业务建设,打造业务精通的编纂队伍

(一)抓培训,提升业务知识。一是专门培训。每年举办年鉴编纂人员培训班,邀请上级部门、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指导,内容包括年鉴编写的基础知识、编纂方法以及年鉴编纂工作中的经验体会等。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做到人手一册,坚持定期业务学习。二是以会代训。每年召开年鉴编纂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上一年度年鉴编纂的情况并部署本年度的工作,同时针对收集资料阶段各单位反映出来的问题,由专人作辅导,帮助撰稿员掌握年鉴的文体语言和行文通则。三是出门取经。每年组织人员赴外省市参加全国或区域性的方志业务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另外定期去邻近地区向同行求教取经。

(二)抓实践,增长工作经验。实践锻炼是铸造业务素养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要在实际工作中增长工作经验和胆识,增加调查研究、到基层、到群众中去的意识和行动,在年鉴舞台上施展才干。建议年鉴编纂人员要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调研能力和理论素质,做到多听、多看、多走、多写,争取拿出几篇像样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

四、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高效稳定的编纂队伍

(一)建立稳定的编纂机构。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年鉴编撰工作的重视,从编制、级别上予以倾斜,减少人才外流,保证编纂队伍和撰稿队伍的上下稳定。针对基层撰稿人变动大的问题,建议省、市、区方志部门采用表彰、奖励、评优等方式,对连续工作几年的优秀撰稿员给予奖励,使他们有工作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为他们创造一些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以增加凝聚力。

(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年鉴培训、年鉴工作环节流程、年度评比检查奖惩、年鉴报送备案制度、年鉴检查评比制度、年鉴奖惩制度、稿酬支付制度等具体制度。建立撰稿员队伍管理制度,年底对各单位年鉴工作进行评比,并将其列入对基层单位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兼职人员,除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外,在生活上尽量关心他们。从而调动供稿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年鉴编纂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