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方志年鉴 > 地情探究

《宣城古十五景》之七 柏枧飞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25 16:04 信息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柏枧飞桥景点位于县城(注:原宣城县)东南70里处的柏枧山。柏枧指柏枧山,古有寺僧以柏皮为枧(:水槽)引水入厨,故名,俗称百尖山。《辞源》称其“溪谷深邃,峰岩回曲,山水秀美,甲于江南。”山势逶迤叠嶂,溪谷回曲深邃,悬峰峭壁,飞瀑长泻。在险峻山中,有二峰对峙,下临深谷,地势险峻,有一边所生长的一株大树枝干伸向对面山崖,高大雄伟,好象是一座天然大桥,飞桥之景,“柏枧飞桥”之名由此而来。宋淳熙(1174-1189),梅守德纠族人在两山崖之间依崖跨瀑架设木桥一座,形如飞虹,气势雄伟。明洪武(1368-1398)年间,梅清四次维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宁国知府罗汝芳题曰“引虹”。万历(1573-1620)年间,梅振祚改建,在附近建有七座亭台。《柏枧飞桥》诗云:“万仞崚嶒瞰碧空,两山壁立跨飞虹。仙人可许乘槎过,疑是鸟填一路通。”1978年改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结构桥,桥身升高3米。

柏枧山麓,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后裔族居之地,明清时建有“文峰书院”“柏枧山房”,为梅氏族人讲学著述之所。明清两代曾先后孕育出梅禹金、梅文鼎、梅珏成、梅清等著名剧作家、数学家、画家,今仍存有梅氏故居、宗祠、茔墓的部分遗址和碑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