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费者来讲,零售业就是供给侧,而对生产者来讲,零售业又代表需求侧,这种特殊的地位,让零售业在供给侧改革中承担双重身份。零售业这种特殊地位,对实体店还是电商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零售业必须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政府还要在政策层面解决流通成本过高,税负负担过重等问题。
据行业调查,中国零售业走过了1999年至2005年的快速成长期,从2008年以后,零售业已不再是消费引擎,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大型零售商业整体增长放缓净利下滑,2012年至2015年,中小连锁商业营业额和利润逐年下滑。
近期,我局在调研中发现,2015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大中型商场、百货店、超市业绩较往年普遍下滑,资金紧缺,部分商品供应合作商转行或倒闭,租赁柜台经营公司纷纷撤出,从业人员收入下降,少数零售企业因为水土不服持续亏损逐渐撤出宣城。据宣城新百百货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当前形势,该公司调整经营方向,大卖场定位平民化百货,满足大众消费,同时,清资产、降负债,做好主业,果断关闭亏损店面,止住出血点。宣城台客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台客隆公司大胆进行二元结构改革,主动瘦身,对现有店进行整合,关闭亏损店,裁减员工,做大做好生鲜产品及物流配送,探索开展与电商融合发展,实际上已经开始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比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相当火爆,对零售业来讲,电商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供求关系和商品市场,电商平台以收取扣点和广告费为主要利润来源,这造成其更多地关注商品成交量,而不是商品质量与商品结构,无序的低价竞争扰乱了需求方向供给方的价格传递,使得上游的工厂只想着怎么去做价格低廉的商品,而不是满足需求的商品。平台电商向供给侧传递的这种价格信号,使得本该被淘汰的低端产能依然靠低价和假冒伪劣来生存,消费者对商品的不安全感越来越重。
供给侧改革必将促进零售商继续向商业本质转型,促进零供关系创新升级,倒逼零供深度合作,推进生产商树立更强的品牌意识、质量观念,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流通渠道的传导作用,培育更多更高品质的商品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