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宣城英烈

宣城红军司令凌霄

作者:陈虎山 发布时间:2020-03-05 09:05 信息来源:选自《宣城英烈选转》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1925年底的某天黄昏时分,南国珠江岸边,走来一位20岁刚刚出头,身穿一身黄埔军校戎装的健壮青年。望着眼前的滚滚波涛,这位青年军人的耳畔仿佛响起出征的战鼓,不禁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激情豪迈的感人诗篇《珠江观涛》:

闲来无事静观涛,白浪奔腾碧浪高。

笑问中流谁砥柱,幸凭江岸有吾曹。

这位年轻的诗人,就是后来领导潜山县请水寨暴动,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宣城特委红军司令,且与方志敏烈士几乎有着同样遭遇的杰出共产党员——凌霄。

投笔从戎与北伐

凌霄,乳名香元,入学后取名子昂,考入黄埔军校后改名凌霄。1905918日,凌霄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县城南里山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凌翠高虽没有文化,但勤劳朴实。凌霄出生刚9个月,生母就病故,由继母抚养长大。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耕种一亩半薄田和操持一点副业勉强维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贫寒的家境使凌霄过早地分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六七岁时就开始放牛、砍柴,小小的年纪就受到了艰苦生活的磨练。9岁那年,凌霄开始进私塾读书,先后拜本邑名儒凌镜怀、章灿云和洪满纶为师。13岁考入省立第七师范附小。当时,学生们的口粮都是从各自家中带来,不少学生带的都是炒米、芝麻粉之类,凌霄由于家中贫苦只能带些荞麦粉充饥,为此常遭人白眼。但凌霄性格直爽、活泼,特别喜欢体育运动,颇得老师喜欢。

1920年,凌霄小学毕业,又念了一年多经馆。严格的私塾经馆训练,使凌霄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功底,写得一手好诗文。1924年,凌霄考入芜湖“安徽私立职业学校”机械科学习。这所学校由著名国民党左派人士光明甫、高语罕和黄梦飞等人创办,其中高语罕为共产党员。同年,19岁的凌霄与洪雪英结为夫妻,婚后生有一子一女。据凌霄继母回忆,为支持凌霄在外地读书,妻子洪雪英除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外,白天经常下地干活,夜晚还要在油灯下编织草鞋,将卖得的钱贴补丈夫在外读书。

凌霄在芜湖读书期间,正是“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芜湖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逐步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根源。他常和一些爱国青年一起,抨击黑暗的时政,探讨改革社会的良策,并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

1925年秋,凌霄当掉衣服、被褥,用仅有的7元钱作为盘缠,到了广州,考入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入伍生,实现了自己投笔从戎的夙愿。在这期间,他广交朋友,结识了很多进步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经统一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正式学生,被编入步兵科第26连(同期考入的林彪编在该团第3连)。

成为黄埔军校的正式学员之后,凌霄学习更加刻苦勤奋。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学习活动外,他还抓紧课余时间加强体能训练,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每逢周四,凌霄还和其他同学一道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学习革命理论。其间,凌霄来到著名的黄花岗烈士碑前,赋诗言志,吟出感人肺腑的诗篇《黄花岗感怀》:“黄花岗上吊英才,浩气长存亦异哉!棋局漫敲谁先著,潮声静听我徘徊。千重白练浮江月,一点丹心似瘦梅。快剑欲磨酬壮志,群氛扫尽岳云开。”一个革命战士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的历史担当跃然纸上。但凌霄并不盲目乐观。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所选择的是一条充满危险的崎岖之路。“立马吴江百粤游,沙场酣战几经秋。血袍染却亲娘线,望断长江空自流。”(《杂咏》)

同年7月,凌霄在黄埔军校毕业。不久就担任了广州工商辑私队队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之中。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后,凌霄奉命调往国民革命军第2军教导师当连长兼指导员。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遂升任营长。不久又调到国民革命军第11军任副团长兼指导员等职。这时,北伐军已打到湖南。1927年二三月间,凌霄由湖南随国民革命军第11军回到家乡贵池,虽停留时间期很短,但他登门拜访地方上一些颇有名望的开明士绅。凌霄彬彬有礼,谦恭求教的君子之风,受到前辈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认为这个青年德才兼具,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接着,部队顺江东下,凌霄遵照组织安排,辞去军职,在上海外滩新开河一带从事地下工作,组织工农群众用各种形式和敌人开展斗争。他常常化装成拉车工人,一面帮助工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一面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同时,还帮助农民车水、除草、捉鱼,捡螺丝,想方设法接近农民,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凌霄离开上海重返广州,打入了敌人的海关税警队,先后任广州海员、船工工会书记。凌霄以合法身份为掩护,经常活动于香港、厦门、汕头、韶关等地。一度还把工作做到了国民党广州军械库。不久,因身份暴露,遭到敌人通缉。19282月,党组织派遣凌霄回故乡“开荒”,开展革命工作。

逆风飞扬举星火

凌霄从广东回到家乡贵池后,目睹人民生活在国民党新军阀和反动封建势力的白色恐怖之中,决心尽快把家乡的党组织建立起来,这样才能领导家乡人民起来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一粟山河潜漫游,蚕桑几度记春秋。而今抛却青云路,不肯随波逐浪流。”一首《无题》诗,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凌霄的心声,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为敝履,只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凌霄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发动群众,为建立党的组织四处奔走。他先后联络了在大革命中失散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同时选定具有革命传统的贵池县中学作为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革命道理,在进步师生中发展共产党员。1928年六七月间,凌霄与中共怀宁县委接上了组织关系,在贵池县中学建立党的直属小组,领导贵池的建党活动和革命斗争。经过周密的筹划和准备,1928年冬,中共贵池特支成立。凌霄被选为特支书记。会议决定加强党的宣传、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从此,贵池的工农兵学商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凌霄首先选定舅舅吴金生家作为活动据点,经过一番秘密串联,成立了以吴金生、方有根、张炳友、张银魁、张德生等人为骨干的农民团。凌霄还吸收白洋街上人望很高的农家三兄弟农亮山、农南山、农时(后自首叛变)参加农民团,并介绍他们加入共产党。当时,农家三兄弟住在白洋中街,房子很大,前堂三大间,开了个杂货店,又杀猪又酿酒,还做豆腐,后堂四间正屋,中间用板壁隔开。因这里人流不断,声音嘈杂,是个从事秘密活动的好场所,凌霄经常来这里活动,召开会议。不久,国民党贵池县常备队侦知凌霄行踪,派人到白洋捉拿他,正在农氏兄弟家开会的凌霄迅速转移到赤岭洪村,住在同学洪子英和自己的岳母家。一月后,凌霄在岳父洪灿云的介绍下,又转移到赤岭的坂上凌村,以此为落脚点,秘密开展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凌村人都姓凌,全是穷苦人,他们对凌霄很好,亲切地称他“老表”。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凌村的百姓为凌霄在山上搭建了隐蔽的草棚。敌人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凌霄住的草棚也迁了3次。为掩护凌霄,乡亲们偷偷地将吃的东西送上山。他们有时利用放牛的机会,将饭藏在篮子里,上面用草掩盖;有时妇女洗衣,将饭装在桶里,上面盖上衣服……。

凌霄在凌村住了一年多,开了不少次会议,与同志们一起商讨对敌斗争的方法和策略。凌霄的活动范围很广,从县城到乡村,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常和群众促膝谈心,讲解革命道理,描绘美好未来,如:“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吸我们穷人的血汗,剥削我们,我们要翻身,就要打倒他们。”“穷人只有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给穷苦人,穷苦人的日子才能好起来,才能翻身作主人。”乡亲们提出:没有武器,怎么打?凌霄就鼓励他们:锄头、钉耙就是武器。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凌霄开会通常都在夜里进行,地点也常常更换,有时在村边河滩的柳树林里,有时在山上到树林或杂草丛生的地方。照明的东西是用葫芦瓢剜个洞,放上酒杯装上油,插上灯草。参加会议的人多少不一,最多时达到三四十人。为了保证安全,凌霄特别强调,参加会议的人须严守纪律,不要互相打听姓名。经过艰苦的工作,凌霄不仅唤醒了农民的觉悟,还发展进步分子入党,在农村建立多个党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同地主、豪绅们进行抗租、减租的斗争。

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贵池的党组织也不断扩大,先后建立了城关、白洋、梅梗、馒头山4个活动区域。凌霄不但积极创建党的组织,还亲自冲锋陷阵,同敌人进行机智、顽强的斗争。

1929年春,国民党县党部趁贵池县中校长姚恩赐离职之机,指派反动党棍胡珩接替校长一职,妄图遏制和破坏进步师生的革命活动。反动派的这一做法激起全校师生的极大愤慨。凌霄和特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动广大师生和敌人进行斗争。敌人收买了一些反动分子进行阻挠,并派出县自卫队进行警戒,但这并没有吓到进步师生。凌霄亲自组织并率领县中和第五职业中学的进步师生,手持木棒、砖块,冲破县自卫队的警戒,包围了贵池县中学,将胡珩等人驱逐出校。反动当局慑于众怒,被迫撤换了胡珩,并按进步师生的要求任命当时思想比较开明的俞根石接任校长。这场斗争历时半年,锻炼了新生的党组织。

在驱逐反动校长的同时,凌霄还亲自领导了县城市民的“抢米斗争”。当时,正值春荒季节,地主和奸商勾结,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市民们苦不堪言。中共贵池特支研究决定,由凌霄率贵池第五职业学校师范部进步学生周孔思、周克中二人,装扮成买米的百姓挤入买米的人群,鼓动饥民抢米。这一天,全城就有五家奸商的米号被抢。仅朱同昌一家,就搬出大米300多袋。后来,全城的贫民全部卷入了这场斗争,给了地主、奸商一个有力打击。

领导请水寨暴动

1929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六霍暴动,武装暴动后集中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3师。123,安庆中心县委致信中共潜山县委,告之六霍暴动已经发动,如在潜山发动暴动,“一方面可以保证六霍斗争的胜利,一方面可以震动安庆,影响安徽全省工作”。为此,安庆中心县委派遣有军事斗争经验的凌霄,化名严宽,于19302月来到潜山县请水寨(现属岳西县),协助县委书记王效亭工作。24,在王效亭、刘中一、凌霄、金赤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请水寨暴动。他们将暴动的武装组织整编为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4月下旬,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成为鄂豫皖苏区早期红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王效亭为师长,陈履谦为政委,凌霄为副师长兼参谋长。全师建制为4个团,1000余兵力,长短枪700余支。凌霄还兼任第1团团长。在战士的眼里,凌霄“中等个头,身材魁伟,大大的眼睛”,“懂军事,作战勇敢、工作果断”,“是师长的好帮手”。为提高部队的军事、文化素质,凌霄积极协助师长王效亭开办军事训练班,培训营连干部。凌霄、金赤等经常到训练班讲课、做示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和战斗力。5月初,红34师在红32师、33师的援助下,挫败敌人的军事进攻,成立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天堂(衙前)为中心的苏维埃根据地。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红34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2师,凌霄仍为副师长兼参谋长。

请水寨暴动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安庆,国民党反动政府十分恐慌,急忙派出重兵“进剿”。因中共潜山县委和独立2师领导人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影响,执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冒险计划,提出了“先打潜山,后攻安庆,截断长江”的行动纲领。618日,独立2师兵分三路,分别由王效亭、凌霄、金赤指挥,进攻潜山县梅城。由于敌强我弱,准备仓促,部署不周,腹背均遭敌人袭击,损失惨重,第2团团长金赤牺牲,副团长程鹏受伤,加上自制土炸弹突然爆炸,炸伤100多人。部队被迫撤退,返回天堂根据地,终因敌人重兵围攻,寡不敌众,暴动失败,大部分人员逃亡他乡。为保存革命力量,凌霄根据师部的决定,和刘中一等率领60余人转移到皖南开展活动。

因请水寨暴动失败的影响,贵池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敌人以“一两骨头一两金”的悬赏捉拿凌霄,扬言“哪家窝藏凌子昂,查到后斩草不留根”。许多先前的同志经不起考验,变节自首。面对敌人的搜捕,凌霄毫不畏惧,但对同志、对亲友,却别是一番侠骨柔情。凌霄常说的一句话是:“有福亲戚可以享,有祸不带亲戚当。”他经常蹲山洞、住草棚,行踪不定。有天晚上,凌霄半夜三更来到岳父洪灿云家。洪灿云看到凌霄不顾生死的搞革命,既担心又心疼,就对他说:“你老是这样躲不是个办法,就去办个自首吧!”凌霄坚定地说:“死也不自首!”

转战于皖南的崇山峻岭

193011月,凌霄受中共安庆特委指派,再次离开贵池,赴铜陵开展革命活动。年底,建立了铜陵的第一个党小组——汀州小组,凌霄任组长。1931年初,成立中共铜陵特别支部,凌霄任书记。

19315月,凌霄离开铜陵,来到宣城县南部山区溪口乡的大小麦坑,化名胡建华,以教书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在这里,他经常召集贫雇农,传播革命思想,讲解革命道理,动员他们起来革命,并从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1932年上半年,凌霄组织宣城溪口大小麦坑青壮年农民90多人,成立宣城特委红军游击队,凌霄任游击队司令,亲自对游击队员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同年10月的一天夜里,凌霄率领这支队伍,袭击了泾县曹溪国民党伪团防局,并取得了胜利。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也吓坏了敌人。凌霄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此,凌霄经常更换姓名,除胡建华外,还化名胡新华、鲍胜等。凌霄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同时,还著书立说,将夜战经验写成《血雨》。

与此同时,皖南的敌人也开始对各游击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193212月,国民党安徽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宣城县县长君南,纠集宣城、宁国、泾县三县自卫团、保安队,进攻宣城特委红军游击队。由于敌强我弱,红军游击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许多同志被捕牺牲。鉴于当时敌人四面“围剿”、敌强我弱、大雪封山、游击队弹尽粮绝的处境,凌霄带领红军游击队员20余人分散突围,转战于宁国、泾县、旌德和徽州山区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建立新的革命组织,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19335月,敌人对凌霄的搜捕日益加紧,形势更为严峻。凌霄化名胡建华,以塾师的身份作掩护,来到泾县翟村。不久,被聘为翟村桃潭小学教员,人称“胡先生”。据凌霄当时的学生翟其郁回忆:“胡先生中等身材,头发向后梳,鬓角很高,两道浓眉下目光炯炯有神,黑里透红的皮肤显示出他有强健的体魄。胡先生生活简朴,对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深得校长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敬仰。他来校不久,就被推为教务主任,兼高年级教员和全校体育教员、学生课外活动辅导员。他工作责任心强,在很短时间里,就熟悉了解了所任年级的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他办事稳妥,讲究科学管理。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去农家茶园、果园、桑园、菜园和农田等,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农民种植、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深受农民的欢迎和称赞。胡先生还帮助农民写信、写对联,而且是有求必应。当地的邻居发生争执,也要请胡先生调解。所以,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顾问先生’、‘和平先生’,颇得村民的爱戴。连那些老秀才、老举人,也在背地里称赞胡先生的新学,至于那些诗、词、歌、赋等,老朽们也是望尘莫及。胡先生生平无一不良嗜好,而且好学多问,人皆称他为‘良师益友’”。

凌霄在桃潭小学工作了一年。经凌霄的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很大起色。特别是他任教务主任后,旷课的学生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们的性格更加活泼了,学校出现一派生机,受到县教育局的几次嘉勉和外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学校、家长、学生都感到满意。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应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为宣传抗日思想,凌霄在桃潭小学组织了“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会”,带领学生贴标语、发文告、出墙报,到处演讲,号召各界人士“国难当头,要积极行动起来,团结抗日”。接着,凌霄又在当地组织各界人士成立工抗会、农抗会、商抗会、青抗会和妇抗会等抗日救国群众组织,并从各会抽调人员成立“抵制日货检查队”。一时间,抗日宣传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一些商人在抗日活动的感召下,自动交出日货,并保证今后不再运销日货。有些工人在凌霄的影响下,将自己用的日产烟刀、剃刀和汽灯等砸烂,表现了空前的爱国热情。不久,泾县“水东各界抗日救国联合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统一指挥当地的抗日工作,凌霄担任该会副主任。这使得凌霄除了办好校内的一切事务外,还要将精力投入到抗日活动的组织领导中去。他不得不每天早上提前2小时起床,夜晚推迟2小时休息。他每天要做的工作是:早操、学习、上课、批阅学生作业、会客(访问)、会议、处理抗日联合会中的诸如拟文稿、摘录报刊等事宜。为广泛发动民众投入到抗日洪流,凌霄不畏艰险,常去联系深居高山峻岭中的烧炭人,穷山沟里的穷苦人、隐居在寺庙中的和尚道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大将军宁在刀下死

凌霄的革命活动渐渐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地方当局的注意。因叛徒出卖,他们得知“潜伏于泾县第六桃潭小学任教”的胡建华就是“共党要犯凌霄”。1934年秋的一天早上,泾县自卫队到学校秘密逮捕了凌霄。敌人将凌霄悄悄地押到宣城县,国民党第九行政督察专署的专员曾骞假惺惺地“欢迎”和“招待”,将凌霄留在私人公馆月余,以宾礼相待,劝说凌霄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改变立场,只要与国民党携手合作,就会前途无量。可是凌霄不为敌人的诱惑所动,否认他是凌霄,只承认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名叫胡建华,没有组织,没有领导,没有下级,只身一人,并说:你们要杀便杀,要放便放,休想从我嘴里掏出半句对你们有用的东西。敌人不甘心,将凌霄关进了“宣城模范监狱”,让他独居一室,生活有专人伺候,企图继续以优厚条件诱降凌霄。曾骞还找来叛徒农时(由凌霄介绍加入共产党)劝降凌霄。农时拿着曾骞的名片来到监狱,见凌霄正坐在门口看书。凌霄看到农时到来,很是奇怪,便问:“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你在何时何地被捕的?”农时忙说:“不,我是特意来看你的。”凌霄一听,顿时明白过来,立即进屋并关上门,不让叛徒进去,并且在窗口大骂起来:“你……你这个混蛋!你这个叛徒!你有什么脸来见我!你以耻为荣,还想在我面前玷污我,你给我滚开!……滚开!……滚开!”凌霄一番话,骂得叛徒连头都抬不起来,只好灰溜溜地走出监狱,向主子报告去了。

曾骞无计可施,只得把凌霄提移贵池原籍,交给国民党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该公署专员向乃祺获悉凌霄真实身份后,不禁欣喜若狂,他一面向上司邀功请赏,一面亲自出马劝降,企图软化凌霄。面对敌人的“殷勤”,凌霄毫不动摇信仰,严正揭露痛斥国民党反动当局祸国殃民的罪行。敌人劝降失败,便恼羞成怒,轮番使用酷刑,对凌霄严刑拷打。凌霄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始终严守秘密,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他对受组织委派前来探望他的学生陈晓钟(时为共产党员,后叛变,沦为中统特务,任国民党旌德县县长)说:“请转告大家,就说我很好,不要为我难过。革命总是要流血的,但是,血是不会白流的!”后来,他还在狱中写信给战友,表示“大将军不在枪下死,就在刀下亡!”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凌霄的妻子洪雪英几次到牢房看他,最后一次见面时,凌霄深情地告诉妻子:“你要把孩子带大,以后再找个好人家过日子吧!”贵池的反动势力对凌霄恨之入骨。国民党贵池县党部书记吴必德早在1929年就向国民党安徽省告状,说凌霄是共产党,在地方策划叛乱,此人不除不得了。凌霄被捕入狱后,吴必德在县党部会议上叫嚣“凌霄不死,江南不宁”,对凌霄必欲除之而后快。   

19351月的一天清晨,黔驴技穷的敌人终于对凌霄下毒手了。行刑前,向乃祺仍贼心不死,期望凌霄“幡然悔悟”,他最后一次提审凌霄,说:“只要你答应从今往后不在我的辖区之内活动,就可免除死刑。”凌霄凛然回答:“革命不是我的私产,我无权拍卖。要杀就杀,杀了我一个凌霄,千百万个凌霄会踏着我的血迹起来斗争。”说罢,高呼“共产党万岁!”昂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凌霄牺牲的噩耗传到泾县桃潭,村人无不流泪感叹:“不是说共产党是共产共妻的亡命之徒吗?如果说胡先生是共产党的话,我们可以从胡先生的言行上窥见共产党的真实面目了。”“像胡先生这样的共产党人。才是真汉子,是有才、有志、有胆、有识、振兴中华,驱逐日本鬼子的最可信赖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