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政策解读

《宣城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年行动计划》 政策解读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18-10-24 10:10
[字体:  ]

一、为什么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及《〈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施细则》。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什么?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促改革,为深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聚力打造“四个特色之城”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2017年,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平台载体建设,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在全省继续处于先进行列。2018年,重点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机制,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2019年,重点巩固政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办法,政务公开领域实现新拓展,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是哪些?

一是全面推进“五公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公开,重点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推进执行全方位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民生举措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推进管理全领域公开,巩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开成果,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公开,健全清单动态调整公开机制。推进服务全过程公开,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推进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推进结果全维度公开,各级行政机关都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工作大局,大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监管、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财政预决算和民生资金分配使用、扶贫脱贫、社会救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卫生事业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细化目录标准和内容规范,提高公开质量和实效。

四、采取什么措施?

共12条措施:

一是落实办文公开属性制度。按照“谁起草、谁负责,谁审签、谁负责”要求,拟制公文时应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对拟不公开的属政策性文件,报批前应先送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审查。

二是落实会议公开制度完善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等列席有关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决策透明度。凡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会议议题,是否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是否公开以及公开方式的意见,应随会议方案一同报批;之前已公开征求意见的,应一并附上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的说明。

三是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目录。大力推进市、县、乡三级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建设,及时修订主动公开基本目录,进一步明确各领域“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2019年底前,市政府各部门应全面完成本部门本系统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动态更新,不断提升主动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拓展公开范围。各地、各部门每年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公众关切,结合本地本部门年度中心工作明确政务公开年度工作重点,把握好公开的力度和节奏,稳步有序拓展“五公开”范围、内容、重点,细化公开内容。严格落实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

五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鼓励有条件县(市、区)申报全国、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重点围绕基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税费收缴、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治理、公共事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救灾等群众关切信息,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户籍管理、宅基地审批、涉农补贴、医疗卫生等方面政务服务事项,开展“五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六是扎实推进依申请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程序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落实办理责任,不断提高依申请公开的回复质量。在答复申请时,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法律顾问、法制机构的审核把关作用,做到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

七是大力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名称标识、部门进驻、事项办理、管理监督等,推进“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实现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市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全程在线办理。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行模式)和“三个标准化”(事项名称、流程、材料标准化,事项办理、服务过程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八是加强政策解读。按照“归口解读”和“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落实解读主体。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重大决策和政策性文件,由起草的部门做好解读工作。部门联合发文的,牵头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要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发表讲话、撰写文章、接受访谈、参加发布会等方式,积极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政策解读。解读政策时,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新闻媒体、“一网双微”等做好市政府政策解读工作,及时准确传递政策意图,稳定预期。

九是加强新闻发布。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平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工作机制、规范新闻发布工作程序,提升政务公开实效。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信息。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与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每年应出席一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或相关负责人至少每季度出席一次。

十是积极回应关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政务舆情回应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共享机制,对收集到的舆情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对舆情反映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吸收采纳情况要对外公开。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研究解决的情况要对外公布。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要及时发布。对公众不了解情况、存在模糊认识的,要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发布信息进行引导和纠正。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十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政府网站布局。推动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全市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子监察。全面发挥市直各新闻媒体公开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公报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完善和修订政府公报内容目录体系。

十二是扩大公众参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要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须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吹风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认可度。不断完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领导信箱、热线电话、网民留言办理、民意征集、政府开放日等政民互动功能,继续办好“政民互动”“在线访谈”“百姓问政”等栏目,进一步整合政府服务热线,全力打造“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反映民声”的问政平台。

五、如何保障政务公开实效?

“四个强化”,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充分认识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政务公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推动工作。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机构要切实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好本地区本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统筹做好本地本部门信息公开、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公众参与等工作。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和职能,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政务公开工作职能不在政府办公室的要在2017年底前全部划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和各直属机构办公室是本地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责任主体,办公室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具体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各县市区要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向村(社区)延伸,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的公开方式。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精心制定政务公开专项业务培训计划,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确保2018年底前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政务公开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教育等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增强专业素养。

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范围,加大分值权重。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7年起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政务公开工作分值权重不应低于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规范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问责机制,对重要信息不发布、重大政策不解读、热点回应不及时的,要严肃批评、公开通报;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欺骗公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政务公开工作推动有力、积极参与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大表彰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